为什么本来希望事件好好的,说着说着便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呢?很多情况是因为人们的表达方式出了偏差,而只有善于表达的人才能化解矛盾,产生良好的沟通。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教我们进行优雅地表达欲求吧。
原文:优雅地表达你的欲求
作者:武志红
表面行为总有欠缺,但背后的动力没有欠缺。——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里根
教师节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我班的学生意犹未尽地讨论哪个节目最好。很多学生都说我们自己的节目最好,但一个男孩林说,我认为有其他班的节目比我们的好。林一句话激起众怒,同学们纷纷指责他不爱集体,叫他不要进我们班的门。下课后,同学们也有意孤立他,不和他玩。
这是上午,下午的时候,他借故狠狠地咬了一个同学一口。这一口真狠,8个牙齿的血红牙痕清晰可见。我看到这些牙痕时,几乎晕倒。我叫其他孩子叫林来,林不来,我去找他,他居然走掉了。最后我终于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压住气头,让他说经过,他却不发一言。后来,我把他带到学校草地上,面对面平等坐在一起,那里的环境让林的心情平复了下来,才把憋了一个早上的郁闷说了出来。这时,我才知道事情始末,对他也有了理解,毕竟被大家孤立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同时,我也理解其他学生们的心情,大家很爱自己的集体,当听到同班的同学说自己节目不够好时,一时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我问他,你心目中最好的节目是哪些。他很认真地列出了5个,而且每个都有理有据,这让我更加相信,林只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已,并不是故意跟同学们唱对台戏的。
作为班主任,我想问的是,我应该怎样帮助这个孩子,让他在表达自己意见而被大多数人误解时,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
外在的冲突源自内心的分裂。
这是教师节后不久,我收到的一封来信,是一个小学班主任写来的。这封信让我想起了美国催眠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做治疗时的一个原则:帮助个案优雅地表达自己。
与这个原则相匹配的是埃里克森的另一个看法:一切现象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找到解决办法。
这两句话综合到一起,就可以说,埃里克森认为,许多行为从表面上看会有问题,但这个行为背后的动力却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们在表达这个动力时被局限了,那么,催眠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个案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优雅地表达这个藏在行为背后的动力。
当做戒烟治疗时,行为主义流派会使用一些惩罚性的办法,例如每吸一口烟就用皮筋弹自己一下,甚至每吸一口烟就嗅一下大便的味道,那样吸烟就会和令人讨厌的事联系在一起,而令当事人也开始讨厌起吸烟了。
相比起这样的办法,埃里克森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会让来访者在催眠状态中用更优雅的方式做吸烟的动作,当时个案手里并没有烟,而只是用很优雅的方式缓缓地做抽烟的动作。
这种戒烟办法藏着的含义便是,抽烟这种行为的背后藏着很好的动力,这种动力以前被来访者用自毁的方式表达,但若在治疗中帮来访者接纳了这种源自灵性深处的动力,那么来访者就不必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了。
最好的办法在自己身上
再回到这个小学老师的来信上来,其实,这个小学老师在表达她的内心的动力时,就用了优雅的方式。
她想和林谈话,这是她的动力。她最初的方式是在办公室和林谈,但当发现林在这个场合一言不发时,她没有执著于这个方式,而是找了一块草地,在这里林放松了戒备,愿意开口说话了。换到草地上,就是这个老师为她的动力找到的更优雅的表达方式。
或许,她也可以教会林这个原则。
林的最初动力一样是非常好的,他并非是有意捣乱,而是真心地认为其他班的五个节目比自己班的更好,并当同学们向他施压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只是,当独立精神变成被孤立的结果后,他承受不了了,对不接受他的独立精神的同学们实施了报复行为。
那么,他是否可以学习在更富有挑战的环境下,找到更优雅的方式来坚持这种独立精神呢?
这位可敬的老师已在引导林思考这个问题了,她在开导了林一番后说:“你以后还会有许多类似的时刻,你的见解跟多数人不一样,并且一样不被人接纳,这时你怎么办呢?”
林回答说:“慢慢解释呗。”
老师继续问:“解释了,还是误解你呢?”
“那就算了。”林无奈地摇了摇头。
比起用暴力去攻击孤立自己的人“算了”已是很优雅的表达方式了,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这位老师自己为林多找了一个方式: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大人求助。
除此之外,肯定还会有很多方式,例如不带情绪地谈论自己见解,如你不带情绪,那么即便别人不赞同你的独立见解,轻易也不会与你为敌。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在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时有了一种无形的傲慢——“我是正确的,你们是错误的”那才会激起别人的攻击,因为傲慢就是在攻击别人。
此外,碰到这样的时刻,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将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拉回,关注自己内在的感受。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就会有愤怒和怨气——“为什么你们这样看我”而一关照自己内在的感受,会发现愤怒和怨气的源头是“你们没有按照我希望的去做”就会平静下来。
前不久,我在广州莲花山学过一星期的催眠,授课老师是美国著名的催眠师斯蒂芬吉里根老师。他建议,在这种近乎失控的时刻,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深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下腹部的丹田上,这样会沉下来,取得和自己内在的连接,也就是取得了和潜意识的连接,一些好的解决办法会自动跳出来。
如果林能学会信任潜意识——这比信任老师和家长要更重要,在这种时刻保持镇定,并向潜意识寻求答案,那么潜意识会给他更好的办法,这种办法或许会超出所有大人的想象。
相应的,林的同学们的动力也是非常好的,他们很有集体荣誉感,喜欢自己的班集体,这也是很好的动力。那么,当这种集体荣誉感受到挑战时,孩子们能否在坚持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时找到更优雅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去孤立特立独行的林呢?
太极图中,黑白并存,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
或许,最好的办法是这位老师、我和吉里根老师都不知道的,而这位老师可以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到最好的办法,她可以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先是谈一下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感受,再去探讨好的解决办法。这种团体讨论中的一个原则是,只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针对别人,如其他孩子不能建议林该怎么做,他们只须谈论自己的感受,而让林自己去探讨自己该如何做。同时,作为团体讨论的督导,这位老师需要保证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安全的、不受批判的谈论自己的任何感受。
假若能保证这两点,孩子们一定会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办法,尽管他们和林的出发点貌似不同,但当他们找到自己更好的表达方式后,他们会发现,这一对矛盾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他们可以同时既拥有集体荣誉感,也允许独立见解的存在,而这种“和而不同”的境界是那么美好。
在莲花山上催眠课时,有一个很简单的练习,由两个催眠师给一个个案做治疗,先引导个案全身放松进入催眠状态,然后按照以下程序说话:
催眠师1:你可以享受a。催眠师2:你也可以享受-a。催眠师1和2同时说: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譬如,a和-a可以是“执著和放下”、“努力和闲适”、“紧张和放松”、“意识和潜意识”等等。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练习,但它却是这一星期来最触动人心的练习,很多学员反映,催眠师1这样说而催眠师2那样说时,他们感到难受和冲突,但当他们同时说“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时,他们的泪水刹那间涌了出来。
这个简单的练习之所以触动了那么多人,在我看来,其原因是,我们的心智普遍处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被称为是偏执分裂状态,是3个月婴儿的正常发展水平,这般大的婴儿无法处理矛盾的信息,于是采用了分裂的心理机制,这一刻要么只接受a的信息,要么只接受-a的信息,而不能同时接受a与-a并存。譬如,这一刻的妈妈要么是全然完美的,要么就是彻底邪恶的,而真实情况是一个妈妈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种矛盾信息是同时并存的。
如果养育环境足够好的话,一个婴儿会比较顺利地度过偏执分裂期,而进入抑郁期。在抑郁期,心智更为成熟的婴儿逐渐明白,好与坏、满足和不满原来是并存的,他为此感到一些抑郁,因不能再执著于“完美”了,但同时也拥有了更为成熟的心智,学会了宽容和信任。譬如,他终于学会接受一个事实:妈妈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好妈妈”和“坏妈妈”原来可以是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