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还上中学呢,就有人向我鼓吹这个木桶理论。简单的说来,这个理论是这样的:假设有一只木桶,这只木桶的使命是要装足够多的水,因此,决定装水多少的关键就在于那片最短的木板。
这是大众心目中的木桶原理:
告诉我这个故事的人是我的老师,基于他是我的老师这个事实,我知道,他这么说有他的用意。他无非想告诉我:注意,你还有一些“短板”因此请不要骄傲。关于骄傲的问题,我由于一直比较优秀,所以老听到师长的这种教训。他们一般的说法是:某些同学请不要把尾巴翘到天上去。我心想,也对,万一把天戳破了也不好;但转念又想“我何曾有尾巴来着”所以这种说法对我不太有作用。但是那个木桶理论对我打击挺大,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没太搞清楚自己作为一个人类和木桶的区别。
过了不少年头。等我博览群书,海纳百川之后,才终于搞清楚:人其实作为一个人,和木桶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不适合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除此之外,我们现在也很少看到木桶,因此我认为这个理论很过时。
一该理论的哲学渊源
我这人没什么别的长处,就是善于胡思乱想。当我意识到这个理论有问题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短板”上了呢。后来,当于丹论语心得这种文字风行的时候,我拿起了佚名同学所著,我国古代优秀的散文杰作论语,看了看。终于给我看到了。(论*语这书政*治上百分之百错误,思想上百分之八十垃圾,唯有文笔上百分之二百优秀,所以称“散文杰作”)(左岸注:这个我要好好想想,从小就受论语熏陶,估计我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在该书学而第一第四段记载: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罪魁祸首在这里啊。
对于这句话,两千年来,似乎很是流行。你随便一回头,就会看到很多叫“省身”啊“三省”啊这种名字的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种理论变成了主流的价值观。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问题。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到这里,这句话没什么大问题。但后面三个例子,就让这句话误入歧途了。所以,我就有一些看法。
其一:我认为人时常思考自己,并没有问题。因为“认识你自己”通常是一道亘古难题,对此进行研究,是好的。
其二:但是,曾子并不是要为了“认识自己”才思考自己,而只是战战兢兢地反省自己的过错。换句话说,他把自己相当大的精力用于找寻自己的“短板”并想方设法修补。如果他是我的老师的学生的话,他必定很受夸奖。因为他“绝对不会把尾巴翘到天上”说到这里,你发现,曾参这孙子对于“认识自己”压根就没兴趣,他这么说,只不过是要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目的是让人认为他“并没有尾巴长出来”
其三:我的看法是,人类作为一种会思考的物种,运用脑子,想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是重要的。这个“搞清楚自己”应该不仅仅包括自己的短处,也应该包括自己的长处。而我认为,搞清自己的长处在哪,其实比搞清楚自己的缺陷更重要。因为你没有理由让一个丑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